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 | 为艾滋感染者单设高考考场 这是“优待性”歧视吗?

2017-06-02 央视评论员 央视新闻

近日,一则“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立独立的高考考场”的新闻,引发网友争论。

据《山西日报》报道:经批准,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高中班的16名毕业生,将在该校设立的标准化考场单独进行高考。

一所特殊的学校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现在,学校共有来自全国的学生33人,他们在校的吃、住、穿、医疗等费用都由学校无偿提供。十几年来,校长郭小平抚养和教育这些艾滋病患儿成长,先后被推选为“感动山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红丝带学校的学生们做广播体操

一场前所未有的高考

“虽说社会进步了,但要说完全没有歧视,还不现实!如果我们的娃娃与外校的学生同场考试,可能有一些人会抵触。在我的提议下,经教育和招考部门批准,在红丝带学校设立单独考场。”郭小平说。

该校今年参加高考的16名学生,临汾市将在该校设两个独立的文理科标准化高考考场。目前,考试所需的视频监控、通讯信号屏蔽等设备已经安装到位。

红丝带学校的学生们

一个引爆舆论的话题

这则新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大讨论。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独立高考考场体现了歧视,这是一种倒退的行为。

另一方面有人则持支持的观点,同时认为校长很伟大!

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即便孩子们迈过高考这个坎儿,未来可能更令人担忧:

官方:单独设考场因怕别的学生有顾虑

对于此事,临汾市教育局负责人作出回应:主要是怕别的考生有所顾虑,经过山西省考试中心请示相关部门,红丝带学校向相关部门提出要求之后,决定单独设考场。

有人担忧,孩子们会否一直携带特殊学校毕业的标签,参与日后填报志愿、录取环节?上述负责人介绍,经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商议后,给该校学生在临汾市第三中学注册了学籍,因此,他们获得的是临汾三中的高中毕业证。而对于高考后的填报志愿及录取工作,目前还在等山西省里答复。

央视评论

山西临汾市红丝带学校的16名高中毕业生,即将迎来人生的大考。为他们单独设立考场,无疑有着良好的初衷,但其效果却难免差强人意。对全社会而言,这场围绕着“艾滋病考生”专门考场的大讨论,让全社会再度聚焦于“艾滋病歧视”的话题,也再一次测试着全社会的成熟度和宽容度,这何尝不是一次大考呢?

是否存在歧视?结果毫无疑问!

艾滋病歧视的一个标志性做法就是“另眼看待”,而消除歧视的关键就在于“一视同仁”。从本次考场安排来看,红丝带学校的16名高中毕业生,尽管能够顺利参加高考,但却在物理空间上采取了隔绝的安排。虽然顶着“关爱”的名义,却与其他物理空间隔绝的做法并无二致,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因此,设立“专门考场”,无论有着多么美好的理由,都是“歧视性”做法,或许并不值得称道和推广。

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基本通过血液和性传播两种。艾滋病考生和普通考生共处一室参加高考,根本不会导致疾病传播。在此情况下,安排艾滋病考生和普通考生同堂应试并无不妥,设置单独考场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或许可以从校长郭小平的表态中洞悉真正原因:“之所以设立独立考场,是希望他们在考试时可以专心答题,不用顾及旁人的眼光。”足见,“旁人的目光”是个中最主要的原因。针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依然普遍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校长郭小平竭尽全力争取建立专门考场的根本原因。

校长郭小平该为“歧视”背锅吗?不该!

为“艾滋病考生”建立专门考场,引发了舆论场的广泛争论,许多网友对临汾市教育局和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是打着“关爱”之名,行“歧视”之实。然而,他们真的该为这起事件买单吗?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艾滋病考生并无禁令,校长郭小平也表示,“教育主管部门是允许他们(艾滋病考生)和普通孩子一起考试的”。另一方面,当地教育局也给予了红丝带学校诸多支持。

△建校以来,仅仅有一例病发去世的孩子,这也是校长郭小平最不忍心提及事。说到这,55岁郭小平已经泣不成声。

校长郭小平更是在多年的办学中和艾滋病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父子般感情。多年来,他为艾滋病学生和红丝带学校不断奔波,并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称号。郭小平该为“歧视”背锅吗?问题的关键是: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不断为艾滋病孩子鼓与呼的校长,为何要努力争取为艾滋病孩子建立专门考场呢?答案就在“现实”中。郭小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频频提到“旁人的目光”、“那些孩子的家长会反对”……。事实上,许多网友在跟帖留言中也坦言了自己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担忧和顾虑。

校长郭小平悉心建立了培养艾滋病孩子成长成才的学校,多年的努力让第一批孩子来到高考的门槛前。对于现实和碰壁,他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因此,努力建立专门考场,让他倾注心血的孩子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参加高考,哪怕只是多考了一两分,在他看来或许都是值得的。因此,我们在现实中生活的众人,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更不能罔顾现实谈论“真空”的完美情境。事实上,谈到消除歧视,郭小平比我们许多人都有发言权。他的压力就来自你我,来自社会。体会校长的不易,理解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或许更重要。建立专门考场的做法值得商榷,但切莫一棍子打死人。

△校园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包围,娃娃们可以在这样幽深雅致的环境自由的奔跑。

消灭歧视,动动嘴永远比做一件实事容易得多。为“艾滋病考生”建立专门考场确有不妥,但这一小小的事件却折射了“艾滋歧视”残酷的现实。今天,在高考还有几天就将到来的时刻,或许舆论应该选择临时退场,让16个孩子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明天,在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下,再让我们为“艾滋病学生专门考场”的消失去欢呼吧!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我要上大学,要实现我的梦想,要回报疼我爱我的人。离高考越近,我的心揪得越紧,总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在不时缠绕着我。不知道大学的大门能不能向我敞开,不知道大学的老师是否能像正常学生那样接纳我,我不知道大学的同学愿不愿意与我同桌学习,同室生活……”


——红丝带学校的高考生胡小涛(化名)


不论未来如何,不知又会面对怎样的质疑,

在梦想和前途面前,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而有尊严的。

希望孩子们不要受到外界舆论的干扰,

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完满的句号!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王兴栋

编辑/孙毛宁

©央视新




消除歧视的根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